但中国车为什么爱取洋名?
平安夜、圣诞节刚过,想必很多人都见过朋友圈里转发的“中国人不过洋节”,而很多学校、政府机关也明令禁止过洋节。这件事正确与否我们不展开讨论,今天我们讲的是在汽车方面,为什么很多国产车为什么喜欢“赶时髦”地取一个外国名字呢?
有哪些“中外混血”的车名?
其实不特意提起的话很多人都不会注意到,很多国产车用的都是洋名。如奇瑞艾瑞泽,就是由英文名ARRIZO音译过来的;长安逸动,是英文名EADO音译过来的;海马福美来英文名叫FAMILY。
除此之外,不少自主车企的品牌名字同样也是英文翻译过来的。如哈弗是由Haval,有“自由翱翔”的意思,哈弗英文读为have all,也代表“无所不能”;比亚迪是基于英文Build Your Dream(建造你的梦想),而取的名字。此外还有领克、WEY等品牌都是洋名字。
“洋名字”比较高大上
其实,过去早成立的中国车企大多取中国名字,且有积极向上的含义。如长城(1984年)、长安(厂名源于50年代,品牌名诞生于1984年)、东南(1995年)、力帆(1992年),以及90年代才成立的吉利(1994年)。
但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越来越多的外国产品开始进入国内,外国产品也和渐渐高大上挂钩了起来,但凡进口的似乎都比国产的好听很多。
除了在汽车领域,在手机、乐器、服装、化妆品等其他行业,“洋名”同样非常泛滥。在那个国产车在竞争力不足的时代,车型取个洋名字是提高档次的省成本妙招。
海内外车型统一名字
国产车除了在国内销售外,还有不少是作为出口车型销售到亚非欧等国家,而取了洋名的车型则可以直接套用在车型上了。如长安汽车在海外的车型命名方式就更加统一了,逸动系列叫“Eado”、睿骋就叫“Raeton”,奇瑞艾瑞泽系列“Arrizo”,出口和国产车尾部贴的车名一样。
中国车名同样好听
虽然洋名字听起来B格十足,但相较于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其实不少国产车的中文名字完全不输“洋名”。如吉利的自由舰、美人豹、金刚、全球鹰;比亚迪的唐、宋、元、秦;东风的御风、风神、俊风、风光,等等诸如此类。
此外,不仅是在命名方面,在汽车内饰的按键标识上,很多车型与合作、进口车型的按键名一致。如MEDIA是音源切换、PHONE是蓝牙电话、FM是收音机等等。但如比亚迪等国产车,在按键标识上大多采用中文名,这对于看惯了英文按键的人来说,这种设计无疑让人眼前一亮。
外国车同样爱取“洋名”
其实不单止国产车,很多外国车同样也喜欢用其他国家文化来命名。如日系车中,卡罗拉(Corolla)、凯美瑞(Camry)、思域(CIVIC),本土名字都是英文再音译成日文。此外,马自达323在日本本土的名字为Familia,这是西班牙语中“家庭”的意思。不过不难理解,大多数日系车都是出口到其他国家,因此全球化命名就在所难免了。
除了为了方便出口统一名字的日系车外,还有很多车型的命名则是取自其他文化中的含义。如别克君越的英文名叫LaCrosse来自法语,直译成英文就是The Stick(棒子)。保时捷卡宴英文名为“Cayenne”, 最早出现在南美印第安的图皮语中,高B格的命名在全世界范围都是类似的。
其实对于国产车的命名,我们也不必道德绑架。一辆车的做工、品质、配置、调教等,才是国产车是否用心做好车的体现。而不是取一个中文名字,把汽车和爱国捆绑在一起,然后要消费者掏钱买车体现爱国精神。
随着国产车的日益进步,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国产车能将中华文化融入其中,文化自信和汽车品质共同前行。甚至能像外资车把海外文化带入中国一样,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让中国车和中国传统节日一同,被全世界所了解。
中文名比“洋名”更好听
同意的,点个“好看”
- 鉴真章 风云品牌之夜暨风云A9L全球上市发布会
- 无界空间+超混自由!比亚迪海豹06DM-i旅行版正式上市
- 官宣!比亚迪与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达成战略合作
- 悦享自成2025享界用户星享之夜
- 经典旗舰全面焕新,沃尔沃汽车公布6月销量
- 定档7月4日,比亚迪全球首款超混旅行车海豹06DM-i旅行版即将上市
- 2025款广汽昊铂HT/GT 7月3日正式上市,售价18.99万起及17.39万起
- 限时诚意价11.98万元起,奇骏·荣誉焕新上市
- 领克10EM-P首秀暨动力技术解读
- 9万级SUV首配座椅通风 2026款起亚赛图斯领潮上市
- 喝一口啤酒一个小时能吹出酒驾么?
- etc扣费记录在哪里查询
- etc装在车上哪个位置最佳
- 学手动挡车学费多少钱
- c1驾驶证10年到期换证需要体检吗
- 车龄12年车还能跑高速吗?你好
- 几万块钱买什么二手车好
- 仪表红色三角形一个感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