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零跑成立的第十年,在这一年,零跑做了一件大事:发布旗舰 D 系列,这也是零跑在深耕 T、C、B 系列后,首次标榜旗舰系列。

上周,零跑在上海正式发布旗舰 D 平台首款新车 D19,作为产品序列中的旗舰定位,零跑为这款车付诸了极大诚意:

  • 提供纯电、增程双动力形式,纯电版本全系标配 115kWh 宁德时代超混电池,最大纯电续航里程可达 720km;增程版本全系搭载 80.3kWh 大容量电池,纯电续航可达 500km,成为纯电续航最长的混动产品

  • 纯电版全系采用全栈千伏高压平台,即便在馈电状态下,D19 也能支持 500kW 的功率输出,零百加速最快达到 3 秒级,充电 15 分钟即可补能超过 350 公里

  • 全球首发高通骁龙双 8797 芯片,基于 LEAP 4.0 中央域控架构打造,每秒处理带宽高达 540GB,最大算力可达 1280TOPS

...

115kW 超混电池,80.3kWh+40L 增程系统,全栈 1000V 高压平台,双 SA8797 芯片,甚至是 VLA 的首次,这些所有的技术,我们似乎还从从未在零跑过去的产品里见过。

站在旗舰 D 系列的发布节点,检视零跑所有的产品序列,一个由来以久的疑问是 ——零跑成功的最终秘诀,真的是「半价理想」吗?

年内卖得最好的新势力

2023 年,零跑全年累计卖出超过 14.4 万辆新车,同比增长超 3 成,全年营收达到 167.5 亿,实现同比增长 35.2%。

这是扭转局势的关键年份,也就在这一年,零跑汽车的全年毛利率为 0.5%,提前达成全年毛利转正目标,业务经营实现正向现金流。

在此之前,零跑汽车 2021-2022 年的全年毛利率分别为 -44.3%以及 -15.4%,触底反弹得益于产品结构的优化。

全年超 14 万辆的交付量里,成交均价更高的 C 系列占据了主导,其中 C11 全年交付超过 8.07 万辆,同比增长超 8 成,C01 全年交付近 2.5 万辆,同比暴增 4 倍,而原本的走量产品 T03 销量份额回调至 4 成。

产品序列均价成功过渡,零跑的经营状况进入到了全新阶段。

用 C 系列打开局面,零跑在接下来一年的打法,是最保险也是最易有所收获的打法:深耕 C 系列,酝酿更下沉的 B 系列,触达更多的同类用户。

2024 年 1 月,零跑汽车开启全新车型 C10 预售,不仅是零跑首款搭载「四叶草」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车型,还是首款全球化战略新车;不过半年,零跑再度发布大六座 C16,拥有 LEAP 3.0 架构完全体,并且还是零跑品牌首款支持 800V 高压平台车型。

两款重磅产品上市,加之 C 系列原有产品的焕新,零跑在这一年的交出超过 29.3 万辆新车,实现同比增长 100%,超额达成全年销量目标,跻身国产新势力品牌的销量前三。

销量带动营收增长,零跑 2024 年的全年营收增长 92%,总量达到 321.6 亿,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同年第四季度,零跑的净利润转正为 8000 万,提前一年实现单季度净利润转正的目标,成为造车新势力第二家达成季度盈利的车企。

2025 年 3 月,零跑亮相全新 B 系列,并陆续发布 B 平台两款产品:B10、B01,以一大一小两款新车重新杀入年轻市场。

车主指南曾在去年广州车展期间,与零跑汽车副总裁周颖做过采访交流,周颖如此形容过 B 平台面向的用户人群以及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她说:

零跑 B10 是 B 系列首款产品,目前我们主打的 C 系列车型主要聚焦在 15-20 万价位区间,而 B 平台系列主要覆盖 15 万以下的价格区间,这是零跑赋予 B 系列的历史使命。

将用户需求打穿,做垂直,零跑汽车的销量上扬曲线愈加明显:

截至今年 9 月末,零跑汽车年内累计交付超过 39.5 万辆新车,实现同比增长近 130%,月均销量超 4 万辆,连续 7 个月蝉联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冠军。

根据零跑发布的年中业绩公告披露,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 242.5 亿,远超同期 88.45 亿,同时其权益持有人应占净利润转正为 0.3 亿元,半年毛利率从 1.1%大幅改善至 14.1%,籍此表现,零跑首次实现半年盈利。

过去 2 年,零跑完成了一次堪比「起死回生」的经营案例。

但无论是增程的能源路线,还是趋同的外观造型与产品定义,都让这位年内卖的最好的新势力选手,背上了一个「半价理想」的名号。

我们又是否能将零跑的成功,简单归功于对理想的模仿、学习?

科技普惠,怎样从先锋到大众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先重温一个经典理论:《创新扩散理论》。

著名的《创新扩散理论》是社会学家 Everrtt M.Rogers,在 1962 年提出的一种旨在解释诸如新技术、新产品、新理念等创新,如何在社会系统中传播以及被采用的学说。

Rogers 根据创新采纳速度,将采用个体分为五类人群,分别是:创新者、先锋早期采纳者、早期大众、稍晚期大众以及落后者。

创新者是最早愿意尝试新事物的人,早期采纳者往往紧随其后,并能发挥较高的影响力,进而影响其他群体的决策,而早期大众在看到前两者的成功采纳后,也将逐步接受创新,晚期大众则更为谨慎,通常在大多数人接受创新后才会采纳。

而在这五个阶段里,又有一处关键节点,在早期大众采纳的节点后,新事物将迎来采用曲线的加速上扬。

如果我们细心回顾国产新势力的成长历程,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新势力们都在争当先锋一派的创新者、早期采纳者时,零跑将自己后置到了「早期大众采纳」与「晚期大众」转化的关键节点,并将这样的业决策一以贯之。

相比复制理想,这才是零跑成功的诀窍。

创新采用曲线

零跑做的最好的地方,是在一些尖端技术在被先锋群体使用后,能够迅速跟进,并以更好的成本结构落地量产,让更多还未接触到这些技术的群体享受到,以此凸显自己的品价比优势。

解读商业模式有些过于刻板,我们兴许能从零跑的产品细节中找到一些答案。

以开头零跑最新发布的旗舰 D19 为例,零跑宣称新车将会拥有超大电动前备舱、AGS 主动进气格栅、「天空之镜」纯平侧窗、ISD 智慧交互灯幕以及「数字时钟」百万像素 DLP 投影大灯等专属配置。

而这些此前从未在零跑产品上见过的设计、功能,我们都能在一批代表着「先锋派」新势力产品上看到这样的身影,譬如是问界 M9 投影大灯、蔚来、理想延续多款产品的纯平侧窗以及智己、领克经典的智慧交互灯幕等等...

在这些先锋技术卖点,逐渐开始发光发热时,零跑又能以更好的成本结构去实现量产、上车,这让我想到了零跑在 C16 产品定义上的一次经典案例:

零跑 C16 二排娱乐屏的开合方式,不同于主流的电动开合,其二排屏仅支持手动开合,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曹力层如此解释过手动开合的设计初衷,他说:

一块电动娱乐屏的成本,比手动屏幕的价格整整贵了 2 倍,内部团队曾对用户开合娱乐屏幕的角度做了调研,结果发现电动屏幕的开合角度往往并非是用户想要的,手动调整更为直接、便捷。

我们必须承认,世界的认知往往是有参差和先后的,创新事物从先锋到大众同样需要一定的时间,而零跑这样的「等一等」、「缓一缓」、「省一省」的方式,往往就能精妙地抓住创新技术扩散中的这段波峰起伏,并真正诠释了「科技普惠」这四个字。

支撑这样做的底气,来自于零跑对零部件的思考。

朱江明曾在 2023 年的一次公开对话中,谈到了「摩尔定律」对汽车行业的影响,他说:

我们的智能电动车从今天的成本来看,60%-70%是电子零部件,包括电池、电驱以及智能座舱,这些成本加起来是 60%-70%,所以它是一个电子产品,未来智能电动车将以 2 年为一个更新周期,正如手机、电视、空调等产品一边技术进步一边降价。

零部件成本结构的降低,也不仅是简单依赖于原材料的价格降低,主动权还往往掌握在「自研自造者」手中。

根据零跑此前披露的半年报披露,公司自研自造的比例已经占据整车 Bom 的 65%,这一数字已经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剥开「复制理想」、「半价理想」的外衣,零跑「品价比」优势的便真正来自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