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撞人主次责任的划分方式如下:如果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当事人均有过错时,共同承担责任。但是,法律规定可以撤离现场并自行协商处理的交通事故除外。如果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逃逸方应承担全部责任;但如果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逃逸方将承担主要责任。这些规定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条和第七十六条。该法旨在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并规定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之间交通事故的责任划分方式。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条,电动车撞人的主次责任分配为主责70%,次责30%。这意味着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根据当事人行为的严重程度来确定责任。如果是因为一方的过错导致事故发生,该方需承担全部责任。如果是两方或者更多方的过错导致事故发生,责任将根据各自行为和过错的严重程度进行分配,有的可能负主要责任,有的则负同等或次要责任。如果双方都没有过错,那么属于交通意外事故,各方都不承担责任。若有一方故意造成事故,对方则无责任。
电动车撞人的责任划分如下:如果是因为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了交通事故,那么该当事人将承担全部责任。如果是因为两方或更多当事人的过错导致交通事故,责任将根据各自的行为对事故的发生所起的作用进行划分,可能分为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如果所有当事人都没有导致交通事故的过错,那么这被认为是一个交通意外事故,所有当事人均不承担责任。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根据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以及相关鉴定结论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其中载明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将其送达给当事人。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情况下,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