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绍基的作品以生命为要核,以生物为媒介,并与自然互动而著称。但若要真正理解他的作品,我们或许应该了解一些中国的传统。他以生蚕丝来隐喻人类生命的作茧自缚;他津津乐道于在朽木中发掘中国古建筑文化的精髓;他静坐于乡野山巅,顿悟镜中云幻,以此来化解浮华世间的骚动不安。
我们至少还应略晓中国思维多元化的重要性,比如在古诗中丝、竹、烛、云均为转瞬即逝、悲情、奉献的生命象征。但是,即便是传承于中国传统,梁绍基的作品仍然直指当下,巧妙地将那些广为人知的引证转化为当代的装置和表演。由于需要特殊的专业知识和超常的技术,其创作过程漫长并释读艰深。因而他的装置远离商品化——它们更像是行动和思维过程中留下的遗存,恰似生命之旅的印迹,而非简单的物品。梁绍基的早期作品主要为抽象静态的壁挂和由编织纤维和竹子为材料的装置,并在国际艺术和工艺展览中倍受嘉誉。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此。1988年梁绍基开始试验制作富有个性化的丝质材料。他养蚕,并将蚕作为其作品现场中活生生的部分。至此,他的艺术生涯进入了全新的旅程,他试图融生物学与生物社会学、雕塑与编织、装置与行为艺术为一体。这些作品大都冠以《自然系列》为题,仅标以数字和日期。他认为《自然系列》即是时间的雕塑、生命的雕塑、自然的雕塑,是“第四维度空间的记录”。在很多作品中,他直接让活蚕在装置构件和行为表演中吐丝缠绕各种物品(通常都是信手捻来的物品)。春蚕到死丝方尽,蚕寓意着勤劳、奋斗、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梁绍基在作品中常常以蚕为喻来消解、拂去生活中的暴力、残酷和悲伤。
摄影
梁绍基,1945年生于上海,1965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附中,后研修于浙江美术学院万曼壁挂艺术研究所。现客居天台山。其作品被广泛展于各大国际展览。近期展览有;天问,梁绍基个展,玛吉画廊,马德里,西班牙(2012); 梁绍基个展,克劳斯亲王基金会,阿姆斯特丹,荷兰(2009);游丝描——梁绍基个展,证大现代艺术馆,上海(2009);云,梁绍基个展,香格纳H空间,上海(2007);艺术之变, HAYWARD 画廊, 伦敦, 英国(2012)等。2002年荣获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提名奖,2009年获克劳斯亲王奖。
影像
丙烯
“艺来艺往”,回望大师经典,关注当代艺术
以拓展艺术受众群为己任。
======================
联系&投稿邮箱:yilyiw@163.com
文章来源于网络收集,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艺术家网站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