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是汽车厂商的寒冬时期,汽车电子市场也受到波及,销量明显降低,更让人忧心的是,利润降得更低。
而2015年智能后视镜却赚足了眼球,
智能后视镜市场前景
由于智能后视镜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独立的运行空间和较大的使用功能差异,因此对汽车自身的依赖性并不大,这也是为何智能后视镜会成为一个新兴的硬件创业领域。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生产和消费国家,2015年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达到了1.7亿辆的保有量(其中私家车有1.25亿辆),并且今后将按每年近2000万辆的增速快速发展。如果按照每台智能后视镜一千元的价格计算,这是一个每年百亿元的消费市场,可见智能后视镜市场前景广阔。
智能后视镜方案
智能后视镜方案相对比较成熟,其中元器件与手机类似。过去用在行车记录仪等产品的主控芯片,只要处理能力足够,都可转过来用,当然是核越多越好,主频越高越好,但要考虑高低温、抗干扰的挑战。方案主控芯片等都要考虑到车规级标准要求。
智能后视镜的方案平台重点有瑞芯微、全志、MTK、展讯等。
瑞芯微(Rockchip)搭载SoFIA 3G-R智能后视镜方案:
1. 安卓平台支持双路摄像头(1080P+VGA)同时录制、实时导航
对比传统单机版本的安卓后视镜产品,SOFIA 3GR平台可以实现实时导航、同时很好解决了安卓平台双路视频同时稳定录制的核心功能。
2. 高性价比硬件集成度方案
WIFI/BT/GPS/3G/PMU/FM六合一模组,高集成度的硬件平台,成本可管控在30USD以内!
3. 最强四核行车记录仪方案
SoFIA 3G-R采用Atom四核架构,性能远超四核Cortex-A7。以下是网络媒体测试数据:超越近40%
4. 四核强劲Full HD 60fps极速体验、多窗口显示结合RK传统的安卓多窗口技术,在主流宽屏上实现同时显示导航、视频录制实用功能。
5. 支持Full HD H.265/H.264解码及声控识别输入最强多媒体性能,剧院级的影音享受。同系列唯一支持自主开发的H.265硬核解码,同时完美匹配了科大讯飞、云之声等声控识别软件。
6. 高级ADAS算法,实现轨迹、车距、车牌识别、防撞等功能
MTK MT6735 4G方案:
CPU:四核心64位Cortex-A53架构设计,主频1.3-1.5GHz
GPU:其集成了来自ARM的Mali-T720
MT6735最大支持1300万像素摄像头、1080p@30FPS视频拍摄,屏幕分辨率最高只能支持720p。
蓝牙4.0和双频Wi-Fi等自然也在支持范围内。
支持GSM/EVDO Rev. A/CDMA2000 1x/TD-SCDNA/WCDMA/TD-LTE/LTE FDD制式。
全志(Allwinner)V10方案:
全志最新的V10方案,在性能上与V3相近,都支持双路的1080P录像,也支持ADAS。可以支持Android和Linux系统,用户可以安装相关应用。可以集成了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技术,进行语音操控。
世平集团联合广州掇月推出的展讯 SC7731 方案:
1. 功能框图
2. 功能描述
• 运行 Android 系统
• GSM/GPRS/EDGE/WCDMA/WIFI/蓝牙通信
• 云导航、云行车记录仪、云安全预警系统功能
• 前后行车记录仪、倒车后视功能
• SOS 急救功能
• 80 多万数据 DSA 系统,时时云更新
• 蓝牙免提通话功能
• G-Sensor 碰撞保存锁定
• 微信停车监控,时时在线监控你的爱车,可以录像、拍照
• 微信接人,方便快捷
• 语音操控,解放双手
• 位置轨迹微信时时可查
3. 重要特征
• ARM Cortex A7的4核处理器,主频可达 1.4GHz
• 存储器:1GB DDR3;8GB NAND/EmmC 4.5
• 高速 OTG USB2.0
• 支持 GSM/GPRS/EDGE/WCDMA/HSDPA/HSUPA 基带
• 500 万前置摄像头;100 万倒车后视
• 集成 WIFI/BT/GPS/FM
智能后视镜操作系统主要有安卓系统和WindowsCE系统,WindowsCE系统相比安卓系统更稳定,但安卓系统可扩展性比WindowsCE更好。安卓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定性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如果你想将它用在智能后视镜等车载产品上,那么还需要大量的重新改造,这也是考验方案供应商和生产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
如方案主控芯片未支持3G/4G通讯部分,可另加通讯模块。智能后视镜的通讯模块目前主要还是以3G为主,预计4G会慢慢起量。为满足汽车行业标准,通常通讯模块采用AP+Modem方案,Modem主要是华为、中兴、龙尚、Simcom、移远、移柯、信可等。
智能后视镜显示屏会使用800*480分辨率屏,满足高低温特性,玻璃一般是群创、翰彩、京东方, 现在主流分别率是1280*400、1600*480两种。
图像传感器:采用较多的是OmniVision、SONY及Aptina,还有很多便宜的国产图像传感器,主要有30万、100万、500万、800万、甚至1200万像素。
镜头:基本都是定焦镜头,如台湾大力光、亚光的塑料或玻璃定焦镜头,其中玻璃镜头最佳,塑料镜头容易长期受日光照射变形,且清晰度差于玻璃镜头。
智能后视镜国内主要研发生产企业:
在当下中国,只要一个产品火起来,就会吸引各路从业者蜂拥而上,智能后视镜
也不例外。市场上,智能后视镜品牌可谓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下表是国内主要智能后视镜研发与生产企业:
智能后视镜发展趋势
智能后视镜尽管出现的时间不长, 但通过市场的检验和驾车者的体验,其发展趋势已经明朗,即8 吋以上宽屏化、智能化、车联网化。
8 吋以上宽屏化
8 吋以上宽屏, 分辨率可达 1600×4807 以上,大大高于 5 吋屏幕800×480,使后视镜屏幕得到充分利用,让记录仪前后摄像头图像和功能界面动态分屏显示,也就是一块镜子多线程运行,获得更佳的视觉效果。
智能化
一是智能后视镜必备功能服务应有尽有;二是全能声控,要有很强的语音抗噪性和很高的语音识别准确率,以真正实现人机对话、语音交互、人机互动;三是“云语音” ,通过 3G/4G 等网络将指令上传至云端进行解析,然后再推送到车机实现指令,让语音声控更加智能和丰富,让行车更安全。
车联网化—— 通过将智能后视镜接入互联网, 最终实现人与车、车与车、车与路联成网络,将汽车变成数据采集的终端载体。这将不仅为驾车者提供智能服务, 而且有利于智能交通的实现。
智能后视镜能火多久?
智能后视镜在不影响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加入了行车记录、电子狗、导航和倒车后视等车载功能,而且安装方便,不会改变原车风格。兼具了安装方便,通用性强以及方便升级,延伸性强的特点。这也是智能后视镜在近来火热的原因。
虽然智能后视镜具有如此良好的先天基因,然而目前市场鱼龙混杂,在产品品质上的水平参差不齐,真正能够做到稳定出货的厂家很少。
市场上,主流智能后视镜的价格区间大概分为三类。一线产品,3000元左右。二线产品,2000左右。三四线产品,1000元左右。
2014年,深圳从事智能后视镜研发生产的企业大概有 60家,而如今,存活下来的大概只有10多家。
参差不齐的质量差别一直是车载电子市场头疼的问题,车载导航辐射门事件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目前智能后视镜的领域内,虽未爆出这样大的安全隐患,但也非完美无缺。
车内应用环境比较复杂,对抗干扰、高低温各种要求都很高,而且对汽车电子产品的设计生产来讲,都有相应的行业标准规范。汽车行业的产品生命周期也与消费类产品不一样,这对传统的消费电子厂家来讲不可想象。
如果不能克服炎热的高温天气,不能在寒冷的条件下正常工作,此类问题如果发生,那么,所有智能后视镜的其它,都先放在一边吧。
目前智能后视镜的大多数品牌没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强制性安全认证(3C认证)标准,所以智能后视镜想要火下去,产品质量是其生命线。
对于已进入或想进入智能后视镜的企业,都在思考该市场能否走长远?会否虚火一场?
智能后视镜是为驾车者提供安全预警服务、 意外保障服务和车联网服务。 它整合了云电子狗、行车记录仪、定位防盗 仪、高级驾驶辅助仪(ADAS)和导航仪等众多车载系统,给了驾车者极大的方便和全新的体验,成为人.车.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说智能后视镜应是车联网的一份子,一个基于语音控制系统成熟后衍生出来的产品。国内几家语音公司(主要有思必驰,出门问问,科大讯飞)在这方面的进展都相当迅速,这也支撑起了这些智能后视镜企业主打体验的产品策略。不过语音交互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问题,降噪,远近场识别等等,语音公司在语音抗噪性和语音识别准确率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另外目前国家还未有统一的车联网行业标准,智能后视镜这块是主机厂还没有足够重视的地方,一旦主机厂重视起来,智能后视镜的这些功能完全可能集成到车载中控屏里,这样智能后视镜就只能依赖存量车辆的后装市场,竞争必将更为激烈。如果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不做差异化,大家都用同样方案,产品本身没有足够的竞争力去抢夺市场,没有最便宜只有更便宜,抱着赚快钱的意识,那么必死无疑。
所以智能后视镜要想长远发展,除了软硬件质量过硬外,还要有精确的功能服务,要在服务上下功夫,做差异化产品。智能后视镜通过装载3G或4G的网络,可以通过手机APP来远程监控车辆,可为企业提供了新的思路。
智能后视镜企业通过销售产品,可以打造一个生态圈。利用移动互联网应用端的分散化来锁定自己的小圈子,从而形成一定的平台能力,服务为主导的平台将是信息传播的通道,这是企业可探索的未来生意模式。
创新永无止境,智能也永无止境。随着智能后视镜软硬件技术和质量更加成熟,2016年仍将会是智能后视镜销量增加的一个阶段,ADAS车道偏移车辆预警功能会在智能后视镜行业中越来越普及,当然2016年市场同样也会淘汰一些没什么竞争力的厂商。
我们期待智能后视镜产业能走出一条不同的康张大道,至于是否能走长远,还有待市场验证。
更多